Service hotline
+86 0755-83044319
release time:2022-03-16Author source:SlkorBrowse:5972
这里的XY平面指的是Wafer或者芯片的XY平面,这类封装的鲜明特点就是没有TSV硅通孔,其信号延伸的手段或技术主要通过RDL层来实现,通常没有基板,其RDL布线时是依附在芯片的硅体上,或者在附加的Molding上。因为最终的封装产品没有基板,所以此类封装都比较薄,目前在智能手机中得到广泛的应用。
1.FOWLP
在WLP技术出现之前,传统封装工艺步骤主要在裸片切割分片后进行,先对晶圆(Wafer)进行切割分片(Dicing),然后再封装(Packaging)成各种形式。
WLP于2000年左右问世,有两种类型:Fan-in(扇入式)和Fan-Out(扇出式)WLP晶圆级封装和传统封装不同,在封装过程中大部分工艺过程都是对晶圆进行操作,即在晶圆上进行整体封装(Packaging),封装完成后再进行切割分片。 因为封装完成后再进行切割分片,因此,封装后的芯片尺寸和裸芯片几乎一致,因此也被称为CSP(Chip Scale Package)或者WLCSP(Wafer Level Chip Scale Packaging),此类封装符合消费类电子产品轻、小、短、薄化的市场趋势,寄生电容、电感都比较小,并具有低成本、散热佳等优点。开始WLP多采用Fan-in型态,可称之为Fan-in WLP 或者FIWLP,主要应用于面积较小、引脚数量少的芯片。
随着IC工艺的提升,芯片面积缩小,芯片面积内无法容纳足够的引脚数量,因此衍生出Fan-Out WLP 封装形态,也称为FOWLP,实现在芯片面积范围外充分利用RDL做连接,以获取更多的引脚数。
FOWLP,由于要将RDL和Bump引出到裸芯片的外围,因此需要先进行裸芯片晶圆的划片分割,然后将独立的裸芯片重新配置到晶圆工艺中,并以此为基础,通过批量处理、金属化布线互连,形成最终封装。FOWLP封装流程如下图所示。
FOWLP受到很多公司的支持,不同的公司也有不同的命名方法,下图所示为各大公司的提供的FOWLP。
苹果iPhone处理器早年一直是三星来生产,但台积电却从苹果A11 开始,接连独拿两代iPhone处理器订单,关键之一,就在于台积电全新封装技术InFO,能让芯片与芯片之间直接互连,减少厚度,腾出宝贵的空间给电池或其他零件使用。
苹果从 iPhone 7 就开始InFO封装,后续继续在用,iPhone 8、iPhone X,包括以后其他品牌的手机也会开始普遍使用这个技术。苹果和台积电的加入改变了FOWLP技术的应用状况,将使市场开始逐渐接受并普遍应用FOWLP(InFO)封装技术。 3.FOPLP FOPLP(Fan-out Panel Level Package)面板级封装,借鉴了FOWLP的思路和技术,但采用了更大的面板,因此可以量产出数倍于 300 毫米硅晶圆芯片的封装产品。 FOPLP技术是FOWLP 技术的延伸,在更大面积的方形载板上进行Fan-Out制程,因此被称为 FOPLP 封装技术,其Panel载板可以采用PCB载板,或者液晶面板用的玻璃载板。 目前而言,FOPLP采用了如 24×18英寸(610×457mm)的PCB载板,其面积大约是 300 mm硅晶圆的4 倍,因而可以简单的视为在一次的制程下,就可以量产出 4 倍于300 mm硅晶圆的先进封装产品。 和FOWLP工艺相同,FOPLP 技术可以将封装前后段制程整合进行,可以将其视为一次的封装制程,因此可大幅降低生产与材料等各项成本。下图为FOWLP和FOPLP比较。
和硅中介层(interposer)相比,EMIB硅片面积更微小、更灵活、更经济。EMIB封装技术可以根据需要将CPU、IO、GPU甚至FPGA、AI等芯片封装到一起,能够把10nm、14nm、22nm等多种不同工艺的芯片封装在一起做成单一芯片,适应灵活的业务的需求。
通过EMIB方式,KBL-G平台将英特尔酷睿处理器与AMD Radeon RX Vega M GPU整合在一起,同时具备了英特尔处理器强大的计算能力与AMD GPU出色的图形能力,并且还有着[敏感词]的散热体验。这颗芯片创造了历史,也让产品体验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。
基于Z轴延伸的先进封装技术主要是通过TSV进行信号延伸和互连,TSV可分为2.5D TSV和3D TSV,通过TSV技术,可以将多个芯片进行垂直堆叠并互连。
在3D TSV技术中,芯片相互靠得很近,所以延迟会更少,此外互连长度的缩短,能减少相关寄生效应,使器件以更高的频率运行,从而转化为性能改进,并更大程度的降低成本。 TSV技术是三维封装的关键技术,包括半导体集成制造商、集成电路制造代工厂、封装代工厂、新兴技术开发商、大学与研究所以及技术联盟等研究机构都对 TSV 的工艺进行了多方面的研发。 此外,需要读者注意,虽然基于Z轴延伸的先进封装技术主要是通过TSV进行信号延伸和互连,但RDL同样是不可或缺的,例如,如果上下层芯片的TSV无法对齐时,就需要通过RDL进行局部互连。 5.CoWoS
台积电2012年就开始量产CoWoS,通过该技术把多颗芯片封装到一起,通过Silicon Interposer高密度互连,达到了封装体积小,性能高、功耗低,引脚少的效果。
CoWoS技术应用很广泛,英伟达的GP100、战胜柯洁的AlphaGo背后的Google芯片TPU2.0都是采用CoWoS技术,人工智能AI的背后也是有CoWoS的贡献。目前,CoWoS已经获得NVIDIA、AMD、Google、XilinX、华为海思等高端芯片厂商的支持。
6.HBM HBM(High-Bandwidth Memory )高带宽内存,主要针对高端显卡市场。HBM使用了3D TSV和2.5D TSV技术,通过3D TSV把多块内存芯片堆叠在一起,并使用2.5D TSV技术把堆叠内存芯片和GPU在载板上实现互连。下图所示为HBM技术示意图。
Co-EMIB封装技术能提供堪比单片的性能,达成这个技术的关键,就是ODI(Omni-Directional Interconnect)全向互连技术。ODI具有两种不同型态,除了打通不同层的电梯型态连接外,也有连通不同立体结构的天桥,以及层之间的夹层,让不同的芯片组合可以有极高的弹性。ODI封装技术可以让芯片既实现水平互连,又可以实现垂直互连。
Co-EMIB通过全新的3D + 2D封装方式,将芯片设计思维也从过去的平面拼图,变成堆积木。因此,除了量子计算等革命性的全新计算架构外,CO-EMIB可以说是在维持并延续现有计算架构与生态的[敏感词]作法。
从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,先进封装的出现和快速发展主要是在近10年间,其集成技术主要包括2D、2.5D、3D、3D+2D、3D+2.5D几种类型,功能密度也有低、中、高、极高几种,应用领域包括了5G,AI,可穿戴设备,移动设备、高性能服务器、高性能计算、高性能显卡等领域,主要应用厂商包括TSMC、Intel、SAMSUNG等[敏感词]芯片厂商,这也反映出先进封装和芯片制造融合的趋势。
最后,我们总结一下:先进封装的目的就是:
提升功能密度,缩短互连长度,提升系统性能,降低整体功耗。
先进封装对EDA工具也提出了新的要求,EDA工具需要既能支持FIWLP、FOWLP、2.5DTSV和3D TSV设计,也需要能支持多基板设计,因为一款产品中硅中介层(inteposer)和封装基板(Substrate)经常集成在一起,各大EDA公司纷纷推出了新的工具来支持先进封装的设计和验证,包括Synopsys, Cadence, Siemens EDA(Mentor)都积极参与其中。
下图所示为Siemens EDA XPD工具先进封装设计截图,该设计包含了3D TSV和2.5D TSV设计,Interposer,Substrate,FlipChip,Microbump,BGA等元素,在EDA工具中得到了详尽和精准的体现。关于先进封装的详细设计方法可参考近期即将出版的新书《基于SiP技术的微系统》。
典型的先进封装设计(Siemens EDA XPD设计截图)
免责声明:本文转载自“SiP与先进封装技术”,支持保护知识产权,转载请注明原出处及作者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公司电话:+86-0755-83044319
传真/FAX:+86-0755-83975897
邮箱:1615456225@qq.com
QQ:3518641314 李经理
QQ:332496225 丘经理
地址:深圳市龙华新区民治大道1079号展滔科技大厦C座809室
Site Map | 萨科微 | 金航标 | Slkor | Kinghelm
RU | FR | DE | IT | ES | PT | JA | KO | AR | TR | TH | MS | VI | MG | FA | ZH-TW | HR | BG | SD| GD | SN | SM | PS | LB | KY | KU | HAW | CO | AM | UZ | TG | SU | ST | ML | KK | NY | ZU | YO | TE | TA | SO| PA| NE | MN | MI | LA | LO | KM | KN
| JW | IG | HMN | HA | EO | CEB | BS | BN | UR | HT | KA | EU | AZ | HY | YI |MK | IS | BE | CY | GA | SW | SV | AF | FA | TR | TH | MT | HU | GL | ET | NL | DA | CS | FI | EL | HI | NO | PL | RO | CA | TL | IW | LV | ID | LT | SR | SQ | SL | UK
Copyright ©2015-2025 Shenzhen Slkor Micro Semicon Co., Ltd